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免费空间 免费域名 免费AI 老牌主机商首月仅1美分!27美元/年!Namecheap优惠码Spaceship优惠码
查看: 52|回复: 4

以色列先输 美国下场 颠覆伊朗政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24 03: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色列和伊朗双输,美国得利
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互袭硝烟没有停歇迹象。据新华社报道,多名美国匿名官员6月15日向多家媒体披露,称以色列向美国通报其有机会刺杀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但相关计划遭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否决。对报道内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未予置评,另有以方官员称报道系“捏造”。
以色列6月13日发起“崛起之狮”行动,对伊朗数十个军事目标与核设施发动袭击,并对伊朗革命卫队司令、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等多名领导人和核科学家进行定点清除。随着冲突进入到第四天,以色列扩大了袭击范围,伊朗国防部、外交部等政府机构和能源设施成为最新打击目标。作为报复,伊朗向以色列境内不同目标发动多轮导弹和无人机袭击。
内塔尼亚胡15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频道采访时宣称,以方行动“当然可能”带来伊朗政权更迭的结果,“因为伊朗政权相当孱弱”。他还表示,如果伊朗接受美国提出的放弃其核计划的要求,以色列愿意停止其行动。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6月16日在议会发表讲话,再次强调伊朗“不寻求核武器”,但有权利用核能并进行有益于社会的核研究,没有人能够剥夺这一权利。他强调:“美国正在实施霸凌,违反国际规则,放任以色列侵略和袭击我国。我们并非侵略者。”
特朗普否认美国直接参与伊以之间的军事行动,敦促以色列与伊朗“达成协议”,但说双方需要先“打出结果”。在美国政界和五角大楼内部,对于以何种程度支持以色列存在分歧。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库里拉要求提供更多资源来“支持和保卫”以色列,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也主张,如果外交努力行不通,特朗普应“全力以赴”支持以色列摧毁伊朗核项目。但共和党强硬保守派众议员玛乔丽·格林、国防部副部长埃尔布里奇·科尔比等人则认为美国不应卷入这场冲突。另有民主党参议员蒂姆·凯恩16日提出法案,旨在防止特朗普在“未经国会授权的情况下”对伊朗动用军事力量。
特朗普似乎无意“下场”,俄罗斯总统普京则积极出面。普京6月13日与佩泽希齐扬和内塔尼亚胡分别通话,表示俄方愿意调停,以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特朗普6月15日表态说对此持开放态度,法国总统马克龙则拒绝这一提议。两人都已奔赴加拿大参加七国集团(G7)峰会,伊以冲突将是议程中的重中之重。德国总理默茨表示,他希望即将举行的G7峰会能够在这场中东冲突问题上表现出团结,以帮助缓解局势。
以色列和伊朗的军事冲突将走向何方?美国与以色列各怀何种图谋?伊朗下一步将做出何种选择?针对这些疑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了3位中东研究方面的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金良祥。
推动伊朗政权更迭关键看美国
澎湃新闻:在这一场伊以冲突中,美国、伊朗、以色列目前呈现出怎样关系?
刘中民:美国、伊朗、以色列的三方关系复杂,以色列和伊朗似乎在“死磕”,但伊朗的反击仍然有犹豫的一面,既要反击有效,但又不想以牺牲整个国家的生存发展为代价。而美国既默许和纵容了以色列,又不想扩大冲突,现在开始“和稀泥”,希望能通过软硬兼施使冲突降级,避免对美国掣肘太多,更不想卷入冲突。
澎湃新闻:伊朗与美国原定于6月15日在阿曼马斯喀特举行第六轮美伊核谈判,以色列13日对伊朗发起军事袭击,导致谈判取消。以色列发动军事行动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刘中民:以色列的短期目标是破坏美伊之间的谈判,因为以色列认为伊朗最近是在借谈判的时机加快核研发,用谈判来拖延,甚至不断接近制造核武器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以色列的这一目的已经达到,美伊谈判中断,也延缓了伊朗核开发的进程。
孙德刚: 2023年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对“抵抗轴心”的力量各个击破,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现在以色列想继续复制“以武力求安全”的模式。以色列在伊朗的目标,就是要对伊朗进行毁灭性打击,通过一场大战,把美国牵扯进来,然后美以两国一道推翻伊朗的伊斯兰神权制度,颠覆伊朗政权,并使伊朗失去核能力,维持以色列在中东的核垄断地位。
现在来看美国对以色列的约束能力不足。美国实力下降,对中东事务的介入能力和意愿也下降,约束内塔尼亚胡政府的能力和手段很有限。所以以色列恰恰利用这一点,在美伊核谈判之机,发动了先发制人打击,给外界以“美以相互配合、唱双簧”的印象,增加了伊朗对美国的不信任。伊朗认为,一方面美国是故意制造一种欺骗手段与伊朗进行和谈,另一方面掩护以色列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所以,接下来很难说伊朗会不会接受美国的橄榄枝。
内塔尼亚胡也是一种赌徒心理,如果继续玩火,战火越烧越大,最后的局势可能连以色列也无法控制,如果美国不救场,以色列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金良祥:这是阿克萨洪水行动以来,以色列利用新一轮巴以冲突,重新构建中东地区秩序的重要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新一轮巴以冲突当中,以色列公开声称有3个目标:第一个是消灭哈马斯,第二个是解救人质,第三个是在加沙地带建立新的安全机制,对加沙地带的军事占领。此外以色列还有一些没有公开声称的目标,即构建一个被严重削弱了的伊朗,甚至是没有伊朗伊斯兰政权的中东地区秩序。被削弱的伊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伊朗不得拥有核武器。所以不管有没有美伊谈判,以色列都有可能采取这样的行动。
最近伊朗获得了一些关于以色列核设施等的情报,还有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一个关于伊朗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违反伊核协议的报告,对以色列可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这个作用不是决定性的。另外,我认为特朗普政府对美伊间接谈判的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03: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以色列“先输”的可能性与现实基础
  • 当前冲突态势

    • 2025年6月,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代号“狮国行动”的大规模空袭,重点打击核设施及军事目标,伊朗则以导弹和无人机反击特拉维夫等城市,冲突呈“回合制”升级。
    • 以色列宣称已摧毁伊朗“大部分弹道导弹发射器”并重创其核计划,但伊朗仍保有纯度60%的浓缩铀(接近武器级90%),具备快速升级核能力的潜力。
  • 以色列的战略困境

    • 地理劣势:国土狭小,缺乏战略纵深,依赖先发制人策略。若伊朗通过敏感词XX人武装(如真主党、胡塞武装)持续消耗,或发动大规模导弹饱和攻击,可能突破以色列防空系统。
    • 国际压力:全球能源市场因冲突震荡,伊朗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影响全球20%石油运输),可能迫使国际社会施压以色列停火。
  • “先输”的临界点

    • 若以色列未能彻底摧毁伊朗核设施,而自身承受重大民用设施损毁或人员伤亡,可能被迫转入防御姿态,被视为阶段性失利。

二、美国“下场”的动因与历史模式
  • 美以同盟的底线
    • 以色列是美国中东战略的“基石”,双方在情报、军事、政治深度绑定。若以色列生存受威胁,美国必然干预。
    • 历史表明,美国曾多次为以色列直接行动:
  • 1953年政变:中情局颠覆伊朗民选总理摩萨台,扶植亲美巴列维政权。
  • 1980年代两伊战争:秘密支持伊拉克对抗伊朗。
  • 2020年:暗杀伊朗将领苏莱曼尼。
  • 美国介入的触发条件

    • 核威胁:若伊朗跨越核门槛,美国将军事打击其核设施。
    • 地区霸权失衡:伊朗若主导中东,将挑战美国石油美元体系及盟友安全。
    • 国内政治压力:亲以游说集团(如AIPAC)对国会影响力巨大。
  • “下场”形式预测

    • 有限战争:美军提供情报、导弹防御及精准打击支持,避免地面部队深入。
    • 经济扼杀:升级对伊制裁,冻结石油出口。
    • 颠覆政权:支持伊朗反对派(如人民圣战者组织),策动内部叛乱。

三、颠覆伊朗政权的可行性分析
  • 伊朗政权的脆弱性

    • 经济困境:长期制裁导致通胀率超45%、货币贬值70%,民生凋敝。
    • 社会分裂:民族矛盾(库尔德、俾路支分离主义)及继承危机(最高领袖换代)可能引发动荡。
    • 抗议浪潮:2022年“头巾革命”显示民众对神权统治不满。
  • 美国颠覆手段的历史经验
    时间事件手段结果
    1953推翻摩萨台中情局策动政变成功,扶植亲美政权
    2005“促进民主”运动资助反对派失败,遭伊朗镇压
    2020暗杀苏莱曼尼军事斩首激化反美情绪
  • 当前障碍

    • 政权控制力强:革命卫队掌控经济命脉及安全机构,镇压能力稳固。
    • 民族主义情绪:外部干预可能强化民众对现政权的支持。
    • 中俄制约:两国反对政权更迭,可能在联合国否决动武决议。

四、场景推演:三种可能性
  • 有限冲突(概率60%)

    • 以色列与伊朗持续“互炸”,美国提供后勤支持但不直接参战。双方最终通过国际调停(如中俄斡旋)达成临时停火。
  • 美国下场颠覆政权(概率30%)

    • 前提:以色列遭受重创(如核设施遇袭),伊朗公开拥核。
    • 路径:
  • 美军空袭核设施及革命卫队基地。
  • 升级网络战瘫痪伊朗基础设施。
  • 联合沙特、阿联酋组建反伊同盟。
    • 风险:可能引发地区大战及全球能源危机。
  • 政权更迭失败(概率10%)
    • 若颠覆行动久拖不决,可能重蹈阿富汗覆辙,导致美国陷入泥潭。伊朗或借机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加速拥核。

五、结论:颠覆政权的核心约束
  • 美国战略优先级转移

    • 拜登政府聚焦“印太战略”,中东资源投入有限,更倾向外交施压而非全面战争。
  • 伊朗的“威慑平衡”

    • 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敏感词XX人袭击美军基地、导弹打击以色列城市等反制手段,形成有效威慑。
  • 国际社会阻力

    • 中俄欧均反对军事冒险,联合国秘书长警告冲突“后果不可预测”。
综上,“以色列先输”可能成为美国下场的导火索,但颠覆伊朗政权面临巨大风险与不确定性。更可能路径是通过“以打促谈”,迫使伊朗重返核协议谈判桌,而非直接政权更迭。

发表于 2025-6-25 13: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这么多
发表于 2025-6-26 15: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天以色列
 楼主| 发表于 2025-6-28 14: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首发于公众号“猫哥的视界”
6月22日,美国出动轰炸机轰炸了伊朗的核设施,将中东拉到了全面战争的边缘。
本来,很多人以为,面对美国和以色列的蛮横轰炸,善良的中国网友会一边倒地同情伊朗,支持伊朗。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中文网络中,却充满了对伊朗的嘲笑!
这两天,“升旗外交”“雷声大雨点小”和“内部筛子”,已经成了伊朗的新标签。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伊朗现在被炸成在这个样子,完全是咎由自取。
那么,伊朗口碑,是怎么在中国崩塌的?
1 中伊外交史
说个冷知识,在中国建国后长达30年的时间里,伊朗其实是和美国、以色列穿一条裤子的。
因为那个时候是巴列维国王当政,凡事唯美国马首是瞻,所以中国和伊朗也没有建交。
一直到1971年,中美关系回暖,伊朗才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一开始,巴列维出于抗苏的需要,挺重视对华关系,专门派了王后和首相访华,两国关系迅速升温。
不过呢?
1978年,巴列维王权摇摇欲坠之际,中国领导人访问了伊朗,这被很多教士认为是在为国王站台。
所以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伊斯兰政府的报复马上就来,不仅限制了中国外交活动,而且还出现了反对中国的游行。
一直到1984年,两国关系才算恢复。
不过等两国关系真正热络起来,还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
那个时候中国对石油需求量激增,出于石油供给安全的角度也不能总指望俄罗斯、沙特这些国家,必须开辟一个新的石油进口渠道。
巧了,那时候伊朗正发愁国际制裁,家里有大量的石油卖不出去,二者一拍即合。
2002年3月17日,中伊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原油贸易长期协议》,正式确立了以石油为基础的外交框架。
此后20多年,石油合作,一直是双边关系的主题,也是双方的最大公约数。
伊朗得到的是制裁之中宝贵的石油出口机会,中国得到的是打折的廉价石油。
伊朗石油有多便宜?
看一组数字就知道。
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1.085亿吨石油,稳居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国的第一名,平均价格是每吨4045元。
第二名是沙特,一共进口了7864万吨石油,平均价格是7027元。
第三名是从马来西亚改头换面的伊朗石油,一共7038万吨,平均价格是3851元。
你看,伊朗石油竟然比已经打折出售的俄罗斯石油还便宜!
所以,伊朗一直是中国石油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才把伊朗放到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个外交位置上。
此外,伊朗长期遭受美国及其盟友的严厉制裁和遏制,中国则面临美国在贸易、科技、地缘等全方位的竞争与围堵。
这使得两国在维护各自主权和发展利益方面存在一定的共同语言和合作空间。
但是你发现没有?
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伊关系,并不稳固。
——两国没有繁荣的民间贸易作为双边关系的基础(2024年贸易额才140亿美元)。
——两国没有朝鲜、越南这种并肩作战的历史积淀与情感纽带。
——两国在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社会发展模式等方面差异巨大。
民间交往和文化理解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共鸣和情感认同,这导致双方民众(包括领导层)对彼此的认知往往停留在刻板印象层面。
双方之所以看起来关系还不错,其核心驱动力始终是冷峻的地缘政治考量和现实利益交换而已。
说白了,中伊关系自始,便建立在一个脆弱且高度功利化的基础之上,上升空间有限。
这样一来,中伊关系,底色是石油贸易的各取所需和应对共同外部威胁的战术性协调,而非基于共同价值观或长远战略目标的深度结盟。
这就如同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建筑,缺乏坚实的地基。
当伊朗自身的行为开始损害其在中国眼中的“利用价值”和“可靠伙伴”形象时,伊朗形象的崩塌便只是时间问题了。
2  伊朗的真相
其实吧,在一开始巴以冲突爆发时,伊朗的形象是非常好的。
这和伊朗驻中国大使馆官方账号的运营人员的高水平有很大关系。
——中国人看不惯美国和以色列的横行霸道。
那么这些账号就发布伊朗官方及其支持的抵抗之弧的警告。
将自己包装成抵抗以色列侵略、捍卫巴勒斯坦人民权利的“领头羊”。
这种敢于向强权“亮剑”的姿态,恰恰契合了部分中国网民对于“不畏强权”英雄角色的期待。
无数网友涌入伊朗账号下表示支持。
——中国人历来同情弱者,看不得别人受苦。
那么这些账号就发布加沙地带的惨状,被炸死的儿童等等。
这样一来,也就获得了中国人的广泛同情,那么连带着支持巴勒斯坦的伊朗,也成了正面形象。
——中国人对于打破外交孤立有心理需求。
那么这些账号就专门唱响“中俄伊大三角理论”,将自己包装成了中国“一带一路“上最可靠的盟友。
也正是如此,伊朗形象在中国民间舆论中迅速升温,伊朗的口碑被推上了一个短暂且虚幻的巅峰。
许多中国人期待伊朗能成为撬动美国中东霸权体系的关键支点。
然而,国际政治的残酷性就在于,时间会剥去所有华丽的修辞外衣,露出其真实的面目。
随着冲突的持续和局势的升级,伊朗政府在关键时刻的诸多表现,与其塑造的强硬形象形成了鲜明且令人失望的对比。
其“成事不足”的底色暴露无遗,自然也就引发了中国网友的极度失望。
第一,斗争不坚决。
伟人曾经说过:“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也是被逼不得已了。”
这是中国人自建国以来,总结出的对美国的斗争经验。
简单来说就是不能怂,就是干,干到最后美国人没办法,才会跟你好好谈。
这一点,无论从抗美援朝,到安克雷奇,再到今年5月的贸易战,都已经无数次证明了。
但是呢?伊朗的脑回路却完全不一样。
伊朗吧,他们斗争归斗争,但奇怪的是,总寄希望于自己的主动让步,来换取对手来放自己一马。
举个例子。
2020年初,美国和以色列联合炸死了伊斯兰革命卫队指挥官苏莱曼尼,然后在苏莱曼尼葬礼上又出现了踩踏事故。
如果民愤不能及时释放,将会导致伊朗政权的不稳。
所以,伊朗不得不对美军采取报复行动。
不过呢?
伊朗把报复行动提前告诉了伊拉克总理阿迪勒·阿卜杜勒·迈赫迪,然后迈赫迪转头就通知了以色列和美国。
结果就是,以色列和美国提前有了准备,伊朗在火箭弹和弹道导弹两个波次的打击以后,每以一个死的都没有。
同时伊朗宣布自卫行动已经结束,本国不寻求战争。
你看,这就是想报复敌人,但又怕真的把敌人打疼了,而故意做出来的报复秀。
无独有偶,2024年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被以色列炸了之后,伊朗又搞出了一次“表演式报复”。
一方面,袭击目标不是以色列本土,而是以色列本土之外通过侵略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土地上的空军军事基地。
150颗导弹以及几十架无人机干过去,结果以色列不但没有一兵一卒伤亡,甚至连这个空军基地的以色列飞机因为“提前起飞”而没有任何装备损失。
另一方面,袭击时间选择了周日,是全球资本市场休息的日子,所以周日发动袭击不会直接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动荡。
特别是不会影响油价的动荡,生怕油价波动影响拜登的降通胀大业。
伊朗这种拿捏分寸的报复行动,其实恰恰暴露了伊朗色厉内荏的本质。
时间长了,谁还会怕他?
可能是正因为如此,以色列才看穿了伊朗的本质,在这次做出了针对伊朗军队高层的斩首行动。
可是伊朗哪怕这次被杀了那么多高官和科学家,连核设施都遇袭了,可是伊朗的报复行动呢?
仍然是停留在城市里,不敢对以色列的军事基地发起攻击。
哪怕中国网友都涌入伊朗大使馆微博下支招应该先打军事基地,伊朗也是一点也不理会。
不仅如此,伊朗还不断向外放话,说“只要核设施安全有保障,就愿意停火”。
还说之前跟美国的核谈判其实没停,还在进行中,指责以色列袭击就是为了搅黄谈判。
甚至有以色列媒体报道,伊朗已经去找阿曼和卡塔尔帮忙斡旋,想重启跟美国的核谈判,条件就是以色列必须先停手。
拜托,现在是在打仗啊!而且是你在占下风的时候啊!
就算和谈,最起码也要等以色列顶不住的时候再谈吧?
战场上都拿不到的东西,还想在谈判桌上拿到么?
第二,出卖盟友。
在国际博弈中,伊朗政权屡次展现出为了短期利益,牺牲长期战略信誉和盟友利益的短视行为。
比如抵抗之弧。
很长时间里,伊朗作为“抵抗之弧”的主要支持者,挑起了中东地区反美大旗。
但实际上呢?
无非是伊朗明白自己打不过美国和以色列,然后就在外面扶持一部分抵抗力量,吸引美国和以色列的注意,自己也就安全了。
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这一手段可以说非常有效。
不够伴随伊朗新的亲西方政府上台,“抵抗之弧”的斗争形势陡转直下。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哈马斯领袖辛瓦尔被炸死,真主党领导层被团灭,阿萨德政权倒台,只剩一个胡塞武装孤掌难鸣。
伊朗,一直无动于衷。
伊朗副总统贾瓦德·扎里夫甚至向西方人士表示,中东的“抵抗之弧”与伊朗没有任何关系,也不听从伊朗的安排。
拜托!
是谁在境外拼死拼活流血流汗吸引美国以色列注意,减轻伊朗国防压力的?
是抵抗之弧啊!
现在伊朗居然要划清界限了!
更可气的是,就在今年4月,胡塞武装遭到美军持续大规模轰炸、面临生死存亡重大考验的关键时刻,伊朗的军事顾问和技术专家已秘密撤离也门,跑了!
这不是出卖盟友是什么?
然后更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
伊朗顾问撤走后,美国数次对胡塞武装的袭击,都没能炸死胡塞武装的高层。
最后只能和胡塞武装达成协议,换取胡塞武装不袭击美国船只。
曾经暗杀一杀一个准的摩萨德呢?怎么不灵了?
是不是和伊朗军事顾问撤离也门有关系?
仔细盘算一下,还真有可能。
比如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这可是跟以色列打了30多年游击战、把小小的游击队发展成跨国政治军事巨头的牛人。
可是就是和伊朗顾问会面时,被炸死了。
比如哈马斯领袖哈尼亚,人家在卡塔尔待了十几年都没事,结果呢?
去伊朗参加了总统就职仪式,就被炸死了。
还有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崩溃,也和伊朗有关系。
反对派刚打进阿勒颇,伊朗革命卫队就放弃了增援上来的伊拉克什叶派武装,向后撤退,最终导致战局全面崩盘。
事后普京就不客气地指出,在叙利亚的4000名伊朗革命卫队根本就没有参加战斗,而是一头撤退进入俄罗斯赫梅米姆空军基地隐藏。
最后,俄罗斯一路掩护,出动大批伊尔76运输机,才把4000多名伊朗革命卫队成员送回伊朗。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伊朗是在故意自己拆毁抵抗之弧,来换取美国在伊核谈判中的让步?
根据伊朗习惯性卖队友的习惯,很有可能。
我们还记得,从80年代开始,中国向伊朗提供了大量军火,还一直在帮助伊朗搞基建。
可是伊朗这些年是怎么回报中国的呢?
2014年,伊朗跟美国在谈判中,为了换取美国的让步,直接把68家中国公司与伊朗的能源通信交易记录给了美国。
其中清清楚楚列出了华为子公司Skycom卖给伊朗价值1.3亿欧元的电脑设备大单。
然后美国就以此为由头制裁华为,还指使加拿大把孟晚舟抓走关了两年。
伊朗连中国这样的背后大哥都敢出卖,更何况自己的小弟抵抗之弧?
中国人是最讨厌叛徒的,对这样动不动就卖队友的国家,怎么会寄予希望?
第三,消费苦难。
我们都知道,伊朗长期将自己塑造为巴勒斯坦事业的“最坚定捍卫者”。
然而,中国网友透过现象看本质,愈发清晰地认识到,巴勒斯坦人民的深重苦难,很大程度上被伊朗当作一张提升自身地区影响力、打击以色列、转移国内矛盾、塑造“抵抗轴心”领袖形象的政治牌。
不信我们可以看看,当加沙的儿童被炸死,医院被炸毁,领救济粮的民众被扫射时,伊朗做了什么?
除了驻华大使馆官方账号一个个视频发得飞起,赚足了中国人的眼泪之外,还做了什么?
对哈马斯军援?没有。
对巴勒斯坦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没有。(这一点甚至不如埃及)
对主动站出来威胁以色列停止战争?也没有。
整个过程,伊朗除了口头谴责和象征性支持抵抗之弧进行有限袭扰外,并未展现出与其“捍卫者”身份相匹配的、实质性的救援或破局行动。
那么,你到底是真的支持巴勒斯坦人,还是只想用巴勒斯坦人的苦难吸引住以色列的注意顺带赚点同情?
最搞笑的是,伊朗不仅没有援助,甚至在事后还第一时间撇清了关系。
伊朗副总统扎里夫说,他们对阿克萨洪水行动“毫不知情”,还透露当时伊朗正忙着和美国谈判,甚至双方已经计划在10月9日见面重启伊核协议。
谁不知道,哈马斯发动阿克萨洪水的目的,是为了破坏沙特和以色列的建交谈判?
一旦完成建交谈判,就意味着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彻底和解,这样对伊朗的战略处境非常不利?
伊朗的反以斗士形象也独木难支?
这种赤裸裸的利用和抛弃,让中国人十分不耻,彻底消解了伊朗因其“反以”立场而积累的有限道义光环。
3 为什么唾弃伊朗?
说实话,中国人是非常善良的,对于坚持与美国斗争的国家,从来不吝惜道义上的支持甚至经济上的扶持和援助。
如果伊朗能利用好这一点,别的不说,维持一个过得去的经济状态、打造一支地区小强的军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问题在于,伊朗现在这种国家行为模式,与中国社会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评价标准产生了根本性的、难以调和的冲突。
——忠诚与背叛。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对“忠诚”的价值有着刻骨铭心的珍视和追求。
“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等词汇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强烈的情感色彩。
在中国人心中,普遍敬仰为国家民族利益舍生忘死、坚贞不屈的英雄,对背叛国家民族利益的行为深恶痛绝。
别的不说,光秦桧夫妇跪像,在全国都有7处,受人千年唾骂,可见中国人对汉奸的鄙视。
然而,反观伊朗社会,尤其是其精英阶层和部分民众中,长期弥漫着一种对西方莫名其妙的崇拜和向往情绪,可以说遍地是反贼。
比如互联网。
伊朗网络虽然自成一体,但几乎所有人都有敏感词XXX,毫无障碍地上外网社交软件,主动接受西方语境下的洗脑。
比如,伊朗精英阶层简直就把反体制表现在明面上了。
连足球队出国比赛都不唱国歌,然而这种叛国行为竟然得到全民喝彩!
比如,尽管身处严厉制裁之下,尽管美国用尽办法打压遏制伊朗人,但许多伊朗人仍将移民欧美视为理想归宿。
有时候只要一张绿卡,就能轻松收买伊朗人当“伊奸”,为啥这么多伊朗高官和科学家被暗杀?
就是因为伊奸实在是太多了。
对于这种全民叛徒的国家来说,中国人怎么可能有好感?
——气节与妥协。
中华民族崇尚气节,“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是备受推崇的品格。
近代以来的抗争史,更强化了这种对骨气和原则性的尊重。
你看抗美援朝的时候,双方实力差距那么大,但中国仍然拼着巨大的伤亡,让美国崩掉了一口牙齿,最后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
所以,中国民众普遍欣赏在强权面前不低头、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尊严的国家形象。
如果被挑衅,那就以牙还牙地还回去。
但问题在于,伊朗虽然动不动就表现出强硬姿态,但强硬之后,又不断摇摆,说软话甚至下跪。
举个例子,升旗。
在伊朗的文化语境中,伊朗“圣城”库姆的贾姆卡兰清真寺顶升旗,意味着要出大事。
这种旗又称血旗,有时会书写伊斯兰教信条或“侯赛因的复仇”等字样,代表着“不公正的流血”和“以血还血的复仇誓言”。
一般升一次旗,就意味着一场“严酷的战斗即将来临”。
比如在两伊战争中,伊朗面对战况不利的局面,就升起了旗,招募数万未成年青少年肉身排雷。
不过呢?这几年,伊朗的旗升得越来越勤了。
2020年1月,因苏莱曼尼被暗杀,升旗。
2022年11月,因伊朗首席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在德黑兰附近遭以色列特工暗杀,升旗。
2024年1月,伊朗为了回应苏莱曼尼纪念活动发生的连环爆炸,升旗。
2024年7月,因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德黑兰遇刺,升旗。
‌2025年6月,因以色列空袭伊朗,又升旗。
升旗表明决心,这可以理解。但你不能只升旗,啥都不做啊?
每次升了旗,伊朗就龇牙咧嘴大呼小叫一顿恐吓。
狠话放一通,搞一搞官方游行,踩两脚美国国旗和以色列国旗,发誓自己一定会报复。
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
有时候用导弹袭击一下,也提前打个招呼,不管对方有没有拦截,自己反正就宣布赢了。
可问题在于,报复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给对方造成损失啊!这样对方才不敢再来惹你。
现在呢?不管给对方造没造成损失,就说完成了报复,有这样的吗?
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与其对外宣传的“抵抗”形象形成巨大落差,严重违背了中国民众对“硬骨头”的期待,自然也就看不上伊朗了。
——自强不息与扶不起的“烂泥”。
中国文化强调自强不息,“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力更生战天斗地。
中国人民深刻理解,外部援助只是辅助,最终还是要自己过硬才行。
我可以扶你,但你也要自己争气才行。
你看,巴基斯坦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巴铁”?
不仅仅是因为它无论政权更迭,都始终把亲华作为国策,更关键的在于,人家争气啊!
你看拿着中国的PL15一下子就打了个6:0,给中国军火在全世界做了一次大广告,搞得中国不援助都不好意思了。
但问题在于,伊朗自己不争气。
社会阶层撕裂、教俗矛盾复杂、官僚体系腐败低效、经济结构畸形单一、过度依赖油气资源、科技研发和工业化水平不足就不说了。
更关键的在于,这个国家治理能力失能
比如,在伊朗卫星电视是被禁止的,但是每栋楼上都挂满卫星电视接收天线。
比如,在伊朗喝酒是不允许的,但其实酒到处都能买到,每个人都知道去哪里搞到酒。
比如,在伊朗色情业是不允许的,但你去伊朗涉外酒店附近逛一逛,又大量女性提供“临时婚姻”服务。
也就是说,在看似森严的教法治国体系下,有一套维持社会运行的潜规则,而这一切,都没有人管。
这也就是为什么以色列可以轻松渗透进入伊朗。
用摩萨德的话来说:
任何堡垒,即使是最坚固的堡垒,一头驮着黄金的驴子也能攻占。
伊朗高官住在哪里?科学家住在哪里?他们今天在不在家?住哪个卧室?
这些情况,哈梅内伊未必清楚,但以色列清楚,所以摩萨德的暗杀才会一杀一个准。
以伊朗这种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和低下的社会组织度、治理能力,使得任何外部援助(包括来自中国的)都难以真正转化为其内生发展动力和有效抵抗能力。
你信不信,就算中国向伊朗提供了歼10,这些装备的情报第二天也会送到内塔尼亚胡的案头?
所以,中国网友也看清楚了,伊朗不仅缺乏硬实力,也没胆略。
更缺乏社会治理能力,使其根本不具备成为可靠反霸伙伴或实现自主发展的基础。
这样扶不起来的国家,中国就算是扶,也是浪费钱浪费精力,何必呢?
4 可亡
说实话,伊朗这场形象崩塌,是中国网友对伊朗的祛魅过程,也证明了一个真理:
国家的尊严与地位,永远建立在自身实力与行动的磐石之上,而非他人廉价的同情或自我感动的喧嚣之中。
空洞的口号、表演性的姿态、摇摆的立场和虚弱的实力,终究无法赢得尊重,更无法改变游戏规则。
环顾当今世界,能够在与美国霸权的长期对抗中屹立不倒的国家,要么有钢铁洪流(中国),要么有钢铁意志(朝鲜)。
反观伊朗,既不具备中国那样深厚、全面、自主可控的工业和经济根基(其经济在制裁下脆弱不堪,工业体系残缺),也缺乏朝鲜那种高度统一、令行禁止、甘于承受极端代价的社会组织度和精神意志。
所以,当以色列和美国的炸弹精准落下,伊朗瞻前顾后又患得患失的反应,让其在中国舆论场的口碑崩塌便成为必然。
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免费吧论坛

GMT+8, 2025-7-16 16:57 , Processed in 0.091917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